今天是2023年2月10日星期五,农历正月二十。每一个冬日的清晨,方正研究向您提供及时新鲜的研究观点,秉持“独立、客观、理性、真诚”的理念,珍重您的信任,保护您的投资。
“每日新观点”将为大家带来:
行业时事
【策略 | 燕翔】北上资金1月大幅流入,加新能源非银,减大消费交运 (20230208)
【固收 | 张伟】存单利率上行何时休——债市交易日记(20230208)
【市场&中小盘 | 赵伟】回调只为蓄势 等待预期兑现(20230208)
核心推荐
【医药 | 唐爱金】固生堂:医保政策鼓励优生优育,固生堂特色辅助生殖专科业务迎来加速发展机遇(20230208)
【汽车 | 段迎晟】长城汽车:1月销量承压,海外市场表现亮眼(20230209)
行业时事
策略 | 燕翔
北上资金1月大幅流入,加新能源非银,减大消费交运
综合来看,北上资金2023年1月份大幅净流入。从持股市值的板块分布上看,1月陆股通持股市值在主板和创业板双双增加。从陆股通持仓占比的变化角度来看,1月份主板占比小幅下降,创业板占比小幅上升。从外资定价权看,1月份家用电器、休闲服务、电气设备、食品饮料、建筑材料行业陆股通持股市值占行业A股总市值的比例依然处于前列。从持仓占比的变化角度看,1月份外资加仓电气设备、非银金属、有色金属、电子和汽车等行业,减仓医药生物、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食品饮料等行业。集中度上看,1月份陆股通行业集中度与去年12月基本一致,个股集中度均小幅提高。
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是近期北上资金快速流入的重要催化剂,而国内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经济复苏预期增强是北上资金流入更为重要的内在驱动力。但是从日度高频数据来看,2018以来北上资金20日累计净流入规模基本围绕着稳定的中枢水平上下波动,均值回归的特征较为显著。而开年以来本轮北上资金20日累计流入规模快速上行,并且也已经创下新高,从经验规律看,我们认为北上资金后续流入速度或将有所减缓。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固收 | 张伟
存单利率上行何时休——债市交易日记
资金面继续收敛,这给利率债带来不利扰动,信用债利差大多收窄,表现好于利率。2月8日,10Y国债和国开债利率均小幅上行,其中1Y国债利率上行了3bp。资金面收紧对短端利率品种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大。信用债表现好于利率,中短期票据、城投和“二永债”绝对利率水平下行,利差收窄。“二永债”表现最强。
近期存单利率持续震荡上行,相比于节前,1Y AAA存单利率上行了10bp,本周存单利率累计上行5bp达到了2.64%。存单利率上行,也意味着中期货币市场利率边际收紧,因而也是影响债市走势的重要因素。那么存单利率进入2月加快上行的原因是什么,之后走势怎么看,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分析。
存单利率主要由存单的供需主导,供给端存单到期规模高峰,带来存单滚续发行压力加剧;需求端货基和理财规模短期增长乏力,二者共同作用推升存单利率上行。2月存单到期规模为2.3万亿,是18年6月以来当月最高到期量,本周存单到期规模4665亿元也很高。而存单的发行和到期相关性较好,到期量大,意味着存单滚续发行的压力加大。另外,存单的供给最终来自银行扩表的需求,1月信贷大幅冲量后,2-3月信贷投放节或有所放缓,但2-3月信贷相比于去年同期仍将正增长。银行信贷扩表需求也可能导致对存单的发行需求增加。
而从需求端来看,虽然11月开始的理财赎回潮临近尾声阶段,但是理财规模短期并未大幅增加。货基规模年初以来增长100亿左右。而理财和货基是存单主要的配置机构,二者规模短期增长乏力导致存单需求增长乏力。存单供给压力加大,需求增长乏力带动存单利率上行。
存单利率短期易上难下,2-3月存单期限利差会季节性收窄,因而建议配置期限为6个月左右的存单品种。3月存单到期规模更高,达到2.58万亿的高峰。而存单需求的恢复需要时间。因而存单利率易上难下。1Y AAA存单仍有上行压力。观察后续央行是否会超量续作MLF来满足银行对中期资金的需求,从而缓和存单上行压力。存单投资策略方面,1Y AAA存单如果突破2.7%则可以开始布局。过去经验显示2-3月存单期限利差往往走阔,因而建议配置期限为6个月左右的存单品种。
风险提示:货币宽松不及预期,疫情快速缓和,经济恢复速度超预期。
市场&中小盘 | 赵伟
回调只为蓄势 等待预期兑现
昨北上资金净流出13.89亿,其中沪市净流出4.35亿,深市净流出9.53亿,北上资金在经历了此前创纪录的大幅买入后,近期A股进入回调周期后,减仓幅度却并不明显,说明外资对当前的A股仍有较强信心,技术性的回调仍未改变目前A股中期上涨趋势。操作上,轻指数、重个股,逢低关注券商、大数据、高端制造、互联网、文化娱乐、次新股、有色及低位底部股,逢高减持前期涨幅过高股及垃圾股。
风险提示:本报告基于技术分析和近期重要市场信息做出的综合判断,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可能发生异于预期的重大变化。
核心推荐
医药 | 唐爱金
固生堂:医保政策鼓励优生优育,固生堂特色辅助生殖专科业务迎来加速发展机遇
2023年2月5日,针对关于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国家医保局答复,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促排卵药品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
点评:
1、 政策鼓励中医医院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充分融合中西医诊疗优势
目前,国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门也将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用药培训、中医药健康教育,梳理总结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经验,制订推广有关不孕不育治疗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进一步加强妇幼领域中医药工作,推动中医医院开展不孕不育诊疗服务。在加强妇幼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国家鼓励西医妇产科临床医师学习中医,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医妇科医师多点执业,充分融合中西医诊疗优势,为有生育需求的夫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 固生堂有望乘政策春风,打造特色的辅助生殖专病中医门诊部
固生堂积极推动传统中医药在治疗不孕不育方面发挥特色优势,实现中医资源有效有序流动,推进分级诊疗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妇科领域拥有国医大师许润三坐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与影响力。2020年,固生堂积极响应中西医会诊结合政策的号召,加入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牵头的辅助生殖专科联盟,同年上半年,深圳固生堂园博门诊部推出辅助生殖专科中医门诊服务。2021H1客户就诊次数与次均消费价格分别达到3.41万次和667元,2020年门诊人次为2.22万次、次均消费价格为505元。相较于2020年,辅助生殖业务的推出带来了门诊客流量与客单价的显著提升。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0.82元、1.10元、1.47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PE估值分别为29倍、21倍、16倍。公司作为中医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具备稀缺性与较大发展潜力,考虑到政策鼓励中医医疗服务持续发展,公司自建与收购布局加速,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汽车 | 段迎晟
长城汽车:1月销量承压,海外市场表现亮眼
公司发布2023年1月产销快报:1月汽车销售6.2万辆,同比-45.0%,其中新能源车销量0.63万辆,同比-54.2%;海外销售1.6万辆,同比+25.5%。
投资要点:1月受春节假期影响,销量同比-45.0%,短期承压。公司1月汽车销售6.2万辆,同环比分别-45.0%/-20.1%,五大品牌哈弗/WEY/长城皮卡/欧拉/坦克销量分别4.0/0.1/1.2/0.4/0.6万辆,同比分别-44.2%/-79.3%/-9.2%/-72.2%/-43.0%。销量下滑主要系受元旦、春节假期影响,2月随着假期结束,预计产销会有明显改善。单月海外销量占比创新高,达到26%,较2022全年占比提升9.8pct。智能新能源产品加速海外发展,1月海外销售1.6万辆,同比+25.5%,单月海外占比达到26%(2022年全年海外占比为16.2%)。公司海外新能源产品的矩阵与布局持续扩大,近期好猫、闪电猫、坦克300、哈弗H6等多款新能源车型,在澳洲试驾,获得海外媒体好评;好猫车型在约旦上市,进入中东市场;同时在阿联酋启动运营中东的首家配件中心,为后续新产品出口奠定基础。2023年超10款新能源产品推出,旗下品牌全面新能源转型。2023年公司将在品牌战略方面持续进行全面重塑,加快电动化智能化水平。传统车车品牌,通过推出PHEV车型,加快在各细分市场布局,2023年预计哈弗H-DOG、魏牌蓝山DHT-PHEV、坦克500 PHEV等车型上市;纯电动新能源车品牌,欧拉、沙龙预计通过推出新车型,助力品牌销量提升。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电动化转型提速,纯电动混动同步发力,并加快海外布局,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74/1876/23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74/9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5/0.85/1.09元。维持公司“推荐”评级。风险提示: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海外市场不及预期;皮卡解禁进度不及预期。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