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回顾
2月15日,A股全线调整。上证指数收报3280.49点,跌0.39%;深证成指收报12064.38点,跌跌0.25%;创业板指收报2547.20点,跌0.7%;沪深两市共成交9373元,比上一交易日减少7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出18.64亿人币。ChatGPT概念股再掀涨停潮,医药集体调整。 港股继续震荡下行。隔夜美国通胀数据略超预期,美股涨跌不一。今早间恒指基本平开,但受金管局再次入市维护港元汇率强化走资担忧。港股盘中扩大跌势,收盘恒指跌302点或1.43%,报20812;国企指数跌92.3点或1.3%;恒生科技指数跌41.9点或0.97%。全日成交总额1123.13亿港元,港股通南向净流出59.12亿港元。 医药全线下挫,腾盛博药(02137.HK)跌22.9%,欧康维视(01477.HK)跌10.4%,绿叶制药(02186.HK)跌9.7%,和铂医药(02142.HK)跌8.8%。 地产普跌,中骏集团(01966.HK)跌8.1%,贝壳(02432.HK)跌6.4%,美的置业(03990.HK)跌6.1%。碧桂园(02007.HK)跌5.6%。 科网涨跌互见,中兴通讯(00763.HK)涨7%,百度集团(09888.HK)涨3.8%;心动公司(02400.HK)跌5.3%,阿里巴巴(09988.HK)跌1.6%。 消费回落,澳优(01717.HK)跌6.6%,裕元集团(00551.HK)跌4.9%,呷哺呷哺(00520.HK)跌4.6%,百威亚太(01876.HK)跌1.5%。
市场展望
港股延续探底走势,恒指失守21000点关口后,跌幅有所扩大。成交额增加至1100亿港元。市场调整态势确立后,空头力量加强,港元汇率考验弱方保证,金管局连续两日出手稳定汇率。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资金又出现大幅净流入,符合其一贯的逢低入场风格。 外围市场上,美国通胀数据超预期,或令美元利率更长时间保持在高位,美元指数受到提振,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也回升到3.75%左右。六个月和一年期美债则接近5%,这对环球股市构成压力。 技术走势来看,恒指保持在中短期均线之下,失守21000关口后短期趋势偏弱,进一步回落考验年线支撑的概率加大。调整过程中控制好仓位,不追涨,关注港元汇率及成交变化。 行业方面,公用股相对抗跌,表明防守心态上升。地产和医药领跌,这两个板块在过去几个月涨幅颇大,但去年业绩料不理想,随着财报高峰期来到,将面临一定压力;另外,疫情的退潮也令医药的关注度降低。ChatGPT相关股调整数日后再度发力,此行业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会带动相关软件硬件的发展,有较好的持续性,但需去伪存真,寻找有实质性技术或业务的,对蹭热点炒作的保持谨慎。